中国铁矿石产量第三大省四川的铁矿资源与生产

新闻资讯 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05-07 14:03:26

一、资源分布:攀西钒钛磁铁矿带为核心


四川省铁矿石资源高度集中于 攀西地区(攀枝花市、凉山州、西昌市),形成以钒钛磁铁矿为主的特色格局:


1. 攀西矿带


储量占比:攀西地区占全省铁矿石储量的90%以上,已探明资源量约 70亿吨(含钒、钛等伴生资源),其中攀枝花红格矿区单矿床储量达35亿吨,为亚洲最大钒钛磁铁矿床。

矿床类型:以岩浆型钒钛磁铁矿为主,矿石含铁量20%-35%,同时富含钒(V₂O₅ 0.2%-0.5%)、钛(TiO₂ 5%-15%)等战略金属,形成“一矿多采”的综合开发模式。

2. 其他区域

川东北(达州、巴中):分布少量赤铁矿,品位约25%-30%,但规模较小且开发成本较高;

川南(泸州、宜宾):存在沉积型菱铁矿,品位低(20%-25%),主要用于地方小钢厂。

二、资源量:总量丰富但利用门槛高

1. 全省资源基础

累计探明储量:截至2025年,四川省铁矿石累计探明资源量约 80亿吨,居全国第三,其中工业可采储量约40亿吨。

      品位特征:平均品位约27%,需通过磁选-浮选联合工艺提升至55%以上精矿,钒钛磁铁矿选矿成本较普通铁矿高20%-30%。


2. 开发挑战

伴生资源制约:钒钛磁铁矿选冶技术复杂,需配套钒钛分离生产线,投资门槛高(单项目投资超50亿元);

生态限制:攀西地区属长江上游生态屏障,矿山开发需遵循严格环保标准,尾矿库建设成本较其他省份高15%。

三、2024年产量:全国占比6.8%,特色开发驱动

1. 产量数据

2024年全省产量:铁矿石原矿累计产量 9568.81万吨,占全国总产量(14.08亿吨)的6.8%,连续五年保持第三位。

区域贡献:攀枝花市为核心产区,贡献全省产量的65%以上(约6220万吨),主力矿山包括红格、白马、太和矿区。

2. 生产特点

综合利用增效:通过钒钛资源提取(年产钒制品4.2万吨、钛精矿600万吨),提升低品位矿经济价值;

技术突破:攀钢集团实现 “铁-�-钛”联产工艺,钒回收率提升至75%,钛回收率突破40%。

四、产业影响与发展方向

1. 战略地位强化

四川省钒钛磁铁矿是国家 “战略性矿产安全保障工程” 重点对象,2024年获中央财政专项补贴12亿元,用于深部资源勘探与低碳选矿技术研发。

2. 绿色转型压力

 攀西矿区试点 “零排放矿山” 标准,要求尾矿综合利用率≥60%,2024年已关停3家未达标中小矿山。

3. 市场拓展瓶颈

      受制于高成本,四川铁精粉主要供应本地钢厂(攀钢、德胜钢铁),外销比例不足20%,需通过 “钒钛溢价”(精矿附加钒钛价值)突破市场局限。


总结

四川省铁矿石产业以 “资源特、技术专、挑战多” 为特征:

• 资源优势:攀西钒钛磁铁矿带支撑全国60%的钒、90%的钛原料供应;

• 产量瓶颈:低品位与高开发成本限制产能扩张,2024年产量同比增速仅0.5%;

• 突围路径:依托钒钛高附加值(2024年钒钛衍生品贡献矿山利润的55%)和深部资源开发(红格矿区勘探深度突破1500米),构建差异化竞争力。

未来需重点关注 钒电池产业链需求爆发 对铁矿综合利用的拉动效应。

来源:海外矿业投资

免责声明 | 文章(图片)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仅作分享之用,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。